现实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表明,社保基金监管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硬仗,我们绝不能低估利益集团分享社保基金盛宴的“智慧”和总想挪做他用的“贪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发出最后“通牒”,强调社保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审计署也几乎同步向各地发出了审计社会保障资金的信息,全面介入社保基金监管的战役即将打响———紧系国计民生、关乎数亿职工未来生活保障和养老“活命”的社保基金正在卷起一场空前的监管风暴。
“谁也不能打社保基金的主意”是这场监管风暴传递出的强烈信号,相信它对那些总是觊觎社保基金这块香甜奶酪的利益集团能够起到一定震慑作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重建百姓对有关部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的信任。然而,在嗅到风暴的猛烈味道的同时,有一点必须充分认识清楚,保卫百姓的“活命钱”,管好这笔具有非同一般意义的“百姓账”,绝不能有任何的短期思想和行为,现实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表明,社保基金监管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硬仗,我们绝不能低估一些利益集团已经并仍将分享社保基金盛宴的“智慧”和总想挪做他用的“贪念”。
社保基金的安全问题,显然并不乐观。社保基金存在的安全黑洞不是一天两天了。劳动和保障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社保基金160多亿元;2005年,全国追缴社保基金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就有6个省市,其中有3个地方超过1亿元———仅从这几个数字,我们就能够掂量出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完整的艰巨性。
更为艰巨和复杂的问题是:个别地方政府对这笔钱“念念不忘”,“红顶商人”对这笔钱更是垂涎已久。从当前查处的不少社保基金违规案件来看,一些监管部门竟然以减免缴纳养老费来换取部门利益,公然出租权力;一些地方打着增值的旗号,堂而皇之进行违规投资;一些手握重权的腐败官员,同样借口“创新”和“探索”,更是随意把百姓的“活命钱”充作企业的流动资金,充作某些“红顶商人”发家致富的原始资本,成了他们创造“市场奇迹”的基座……
对社保基金“念念不忘”的地方政府和垂涎已久的“红顶商人”,二者之所以容易一拍即合,表面上看是因为地方对基金承担的增值义务,实际上是地方对社保基金的安全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作为百姓的“活命钱”,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性无疑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确保安全和零风险的基础上,承担统筹任务的地方政府才能去追求增值。社保资金缺口大,这是现实,但是冒着巨额风险追求增值,必将为基金的安全埋下崩盘和溃堤的隐患。在增值的冲动下,个别社保基金主管者们往往不顾风险成本,而风险运作带来的损失,又引致更高风险的运作,一些地方政府几已陷入这个可怕的旋涡。
保卫社保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好基金的合理征缴、支付和使用,是一项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如果没有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社会安全网就会被生生撕裂,民心就会摇摇不稳,暗浮的各种社会问题将随之显现。
因此,打好这场硬仗,各地的政府官员就要把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的认识上升到政治高度,真正筑就社保基金监管的高压线和安全网。各地要将基金安全列入部门主要领导的廉政建设责任范畴,进行考核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基金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真正确保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碰社保基金,都不能打社保基金的主意。
打好这场硬仗,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解决基金监督中法律缺位、层次低、效力差等突出问题。挪用基金、挥霍基金就是戕害、断送百姓未来生活保障,法律对这种行为一定要“大刑伺候”。
打好这场硬仗,还要把知情权、监督权真正还给百姓。社保基金运作不公开、不透明,一直是个问题,为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作为普通百姓,大多数人只知社保部门在管理自己的“活命钱”,却无从了解这笔钱如何被管理。既然这笔钱是百姓的“活命钱”,它的去向、它的征缴和支付情况,笔笔都应明细,也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百姓一一公示表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百姓监督权。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对基金管理、运营进行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建设。(成露)
文章出处: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