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经济法研究所李安安博士应邀参加了本次盛会,由其提交的论文《金融创新与公司法知识谱系的转型》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本次学术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的近100位博士后代表参会。
在上午的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主任曹凤岐教授、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博士依次登台,分别以“理解新常态”、“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与颠覆”、“中国经济2014:增长与改革之间的逻辑”为题展开主旨演讲,联手向与会人员献上了一场难得而精彩的思想盛宴。虽然这是一场博士后学术论坛,但是发言嘉宾的演讲却颇具创新型和突破性,不但内容切合当下政经实际,而且观点都非常独到而精辟,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午的四场平行论坛更多的体现出学术性特点。该四场论坛主题分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科技与金融、金融业如何服务经济转型和构建新型金融模式,分别由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刘亚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教授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教授担任主持人兼主评嘉宾。在“构建新型金融模式”分论坛中,李安安博士作了主题发言。他以股票期权、套利交易、跨期交易三种金融工具创新为例,引申出金融创新对股东至上、股东拥有剩余索取权、董事信义义务等公司治理价值理念的冲击之命题,进而指出金融创新在四个方面对公司治理理论的理性基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有权与控制权从分离走向融合、股东异质化对股东同质化的替代、虚拟经济与公司参与人责权利的配置失衡、股东投票权与经济利益的分离。针对公司治理理论滞后于金融创新实践的现实,李安安博士认为公司治理理论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性效率”为导向进行理论更新,包括在认识论上用“投资者至上”取代“股东至上”的价值主张,走出“公司契约神圣”的观念误区并确立多边主义的规制理念,在解释论上承认股东异质化的现实并重构董事信义义务的受信人范围,进而建立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实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李安安博士的发言受到了参会人员的积极关注,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曾刚教授在进行评议时,也认为“金融创新与公司治理”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发言人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予以肯定,同时也就金融创新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编辑:谢贵春)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