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一)

作者:李强 发布时间:2006-07-03 19:43:09         下一篇 上一篇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国际贸易中与他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日趋增多,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导源于竞争者所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如何在不违背WTO有关原则精神和遵守我国所做承诺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制就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两个方面的阐述——国际贸易中(特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国际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对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正文约4.6万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概述,概括归纳出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主体上和认定上的两个特性。

第二部分主要是选取了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补贴、数量限制、技术壁垒和平行进口五种特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介绍,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不正当竞争性。

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介绍国际竞争立法的概况,在论析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竞争法国际协调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竞争法国际协调的现实选择方案。

第四部分主要是综合上述论析,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的修订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倾销 补贴 数量限制 技术壁垒 平行进口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getting along with the WTO gradually and developing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with great effort, there’re more and more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some of them are resulted from the Unfair Competitive Behaviors of the competitors. So, how to regulate the Unfair Competitive Behavio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basis of no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of WTO and abiding by the promises our country has made is a realistic problem we have to solve.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reasons the problems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by discussing the special Unfair Competitive Behavio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y doing so, the author has made some conclus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our country’s relevant laws.

The article includes four parts. Part Ⅰ has summarized the Unfair Competitive Behavio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ncludes the two characteristic of them—one is about the subject, the other is the relativity on how to confirm them.

Part Ⅱ has discussed five types of the Unfair Competitive Behavio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Dumping, Subsidies,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Parallel Import. In the meantime,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s of unfair competition.

By introducing the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aw, Part Ⅲ has reasoned the rationale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aw and put forward the realistic schem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rade policies and competition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all the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above, Part Ⅳ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formulating Antitrust Law and revising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Foreign Trade Law.

 

Key words: Dumping; Subsidies;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arallel Import


目   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1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1

(二)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主体特性.................................................................... 1

(三)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相对性.................................................................... 4

二、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 5

(一)倾销(Dumping).................................................................... 5

1.倾销的概念辨析.................................................................... 5

2.倾销的不正当竞争性.................................................................... 6

3.倾销行为与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或不正当亏本销售行为.................................................................... 7

4.反倾销的不正当竞争性.................................................................... 7

(二)补贴(Subsidies).................................................................... 8

1.补贴的概念辨析.................................................................... 8

2.补贴与倾销的区别.................................................................... 10

3.补贴的不正当竞争性.................................................................... 10

4.反补贴的不正当性.................................................................... 11

(三)数量限制(Quantitative Restriction).................................................................... 11

1.数量限制的概念.................................................................... 11

2.数量限制的种类.................................................................... 12

3.数量限制的不正当竞争性.................................................................. 13(四)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14

1.技术壁垒的概念.................................................................... 14

2.技术壁垒的不正当竞争性.................................................................... 14

(五)平行进口(Parallel Import).................................................................... 15

1.平行进口的概念.................................................................... 15

2.平行进口的合理性.................................................................... 16

3.平行进口的“不正当竞争性”.................................................................... 17

三、国际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 18

(一)国际竞争法的立法概况.................................................................... 19

(二)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20

(三)竞争法的域外适用与国际协调.................................................................... 22

1.竞争法的域外适用.................................................................... 22

2.竞争法国际协调的基本原理.................................................................... 23

3.竞争法国际协调的现状.................................................................... 24

4.竞争法国际协调的现实选择.................................................................... 25

四、对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立法和修订建议.................................................................... 26

(一)原则性建议.................................................................... 26

(二)具体建议.................................................................... 26

1.《反垄断法》.................................................................... 26

2.《反不正当竞争法》.................................................................... 30

3.《对外贸易法》.................................................................... 30

参考文献.................................................................... 32

后记.................................................................... 36

 


 

引 言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名新成员,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从观念上、规则上、行为上逐渐融入到这一世界性组织中去。同时,我国亦正处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时期,这使得我国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或非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标的数额上都日益增多,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起的。与以前往往夹杂着政治性对抗的贸易纠纷不同,虽然现在仍然不能排除这一因素,但不可否认其影响已经大为减弱,各国更注重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些贸易纠纷。而且,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均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之中。在当前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笔者认为,这两部重要“经济宪法”的制定和修订应当将有关国际竞争因素考虑在内,以便从竞争法的角度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对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介绍和认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经济学和国际经济法学或国际贸易法学对“国际贸易”一词的理解大致相同,即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贸易活动。这一贸易活动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则可称其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在经济学上,按照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将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1]这与我国国际贸易法学的有关理论和现行法律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分类也是一致的,我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二)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主体特性

基于上述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自然也就是指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国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区别,所以,我们不能将现有主要建基于国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争法理论简单地照搬到国际贸易当中去。当贸易活动从国内拓展到国际层面时,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目的、概念、形式和性质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专家学者大多基于现行法律规定,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2款“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的规定,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界定。[2]概括而言,即认为这一行为是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违背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在生产、服务流通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内采取虚假、欺诈和损人利己等手段牟取不当的经济利益,以致损害国家与他人的利益,扰乱社会竞争秩序的行为”。[3]其实,就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及其后第五条至第十五条关于11种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4]质疑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该法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限定于所谓的“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远不符合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这与该法关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定也不相符。因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显然不属于“经营者”之列,但他们又确实存在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5]的现象,需要对其加以规范。这就使得人们在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引起了一定的混乱。引起这种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最后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非一部单纯的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而实际上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部分垄断行为的混合性法律”。[6]从分别立法的角度看,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的、应当归由反垄断法规范的行政性垄断行为强行纳入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自然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如果采取比较严格的分别立法的体例,分别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和反对限制竞争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则此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当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于社会经济生活实践尚不丰富、竞争法理论尚不完善的时期,现今看来,自然有其特定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局限,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对“经营者”作扩大化解释,[7]还有的学者则提出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作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个“例外”、一个“特殊主体”加以处理。[8]其理由是仍然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界定的“经营者”概念,但为了对可能会实施行政性垄断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从而损害竞争秩序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加以规范,不得不如此“特殊”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以及上述采取比较严格的分别立法的体例在界分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方面是可行的。但是,应该认识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纳入调整范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所以,将其进行“例外”处理也只是对立法上的这一权宜之计所做的权宜解释。从长远来看,在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中,应当会对这一问题做出一个明确的划分和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以下简称《反垄断法》(送审稿)]中,对此问题即做了规定,其第三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第2款通过列举垄断行为的方式表明了垄断主体包括经营者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这里要注意区分广义上和狭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或竞争法)。从广义的角度看,由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性垄断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属于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属于广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以,政府及其属部门自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主体。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是经营主体,不可能实施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亦就不可能是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这一情形在国内和国际同样成立。在国际贸易中,国家(或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常性地甚至合法性地(依照国内法)实施行政性垄断行为或限制竞争行为;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也有可能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鉴于本文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广义理解,所以,国家(或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当然是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国际竞争法)的一般主体。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同是作为竞争法的主体,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国内竞争法中的地位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通常意义上的垄断,尤其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是指经济性垄断,其反垄断法包括三大支柱内容,即禁止限制性协议、禁止滥用独占地位(支配地位)和控制集中或购并,其规制对象均为市场上的经营主体;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主体的行政垄断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曾经实行或仍在实行计划经济或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特有的突出现象。也就是说,在发展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上不存在行政垄断的问题,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也就无从作为竞争法的主体;[9]而在我国及与我国情况类似的一些国家中,行政垄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对于我国而言,在WTO的背景下必须将之纳入正在起草的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10]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作为反垄断法进而作为竞争法的一般主体来予以规制。如此,对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其竞争法主体在国内一般指私人厂商;在国际贸易中,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政性垄断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则与私人厂商实施的经济性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狭义)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几种主要类型,而且,由于前者以国家主权为行使依据,其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实行计划经济或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来说,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其竞争法主体在国内和国际均包括私人厂商和国家(或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2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

[1] 参见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新编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2] 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条法司:《现代竞争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0页;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81-84页;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173页;邵建东编著:《竞争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3] 吴宏伟:《竞争法有关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4] 参见陈有西:《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适用概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6-77页;吴宏伟:《竞争法有关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29页;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87页。

[5] 此处指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包括垄断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和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指行政垄断行为。

[6] 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7] 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3-77页;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84-87页。

[8] 参见《中国法律年鉴》1993年分册:《反不正当竞争法实用全书》,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邵建东编著:《竞争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页。

[9] 有的学者认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仍然存在着行政垄断现象,但是与经济垄断相比,行政垄断是一种弱势和稀少的行为,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宏观调控方面。那么,即使如此,作为行政垄断主体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也不是竞争法规制的主要对象。

[10] 参见刘桂清:《加入WTO催动我国反垄断法认识的五大变化――兼论竞争政策的国际调节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影响》,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九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反垄断法》(送审稿)第三条。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