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导火索

作者:李利明 发布时间:2007-01-02 20:00:44         下一篇 上一篇

     随着12月11日中国入世过渡期的全面结束,中国银行业开始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人士几年来一直惊呼的“狼来了”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么,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中国银行业,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银行业的竞争主体还是几家国内大银行,外资银行并不具备和国内银行全面一较长短的实力;但是外资银行会引领着国内银行发现变革和创新的方向,是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导火索。


    从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上讲,外资银行要想和国内银行同台竞争还有较大差距。目前,银监会已经接受了10家外资银行将中国境内的分行改制为法人机构的申请,这些外资银行将是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的主要外来力量。但是看一看这些外资银行申请设立法人机构的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汇丰银行不过80亿元人民币,其余的从10亿元到65亿元不等。而相比之下,IPO之后工行的资本金已经将近600亿美元;中行和建行也超过300亿美元;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资本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中信银行的资本金也超过200亿元,私募完成之后民生银行的资本金也将超过300亿元。从资本实力上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未来的法人机构与中资银行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它们的总行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但是在中国银行业这个战场上,还是国内银行更有实力。


    从盈利能力上看,在中国发展最好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今年上半年的盈利不过11亿元人民币,这还包括参股国内金融机构的收益;而同期中行的税后利润将近200亿元人民币,建行的税后利润是232亿元,招行的税后利润将近28亿元。虽然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要想真正成为国内银行的竞争对手,尚需较长时日。当然,这也不排除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外资银行在某项业务领域可以和中资银行一较高下。


    因此,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主体,还是几家主要的国内银行,包括股改后的几大国有控股银行,以及在全国主要城市已经完成布局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当然,它们之间的竞争并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是同质化的竞争。寻找各自的战略定位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各家国内银行的重点工作。


    那么,是不是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就不值得重视了?并非如此,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多理念上的变化,帮助国内银行发现变革和创新的方向,成为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导火索。


    由于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长期以来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以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回报率低或者风险高的低端业务方面,同质化竞争严重,看不到创新的方向。但是在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之后,它们将会更多地把母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丰富的产品开发知识和差异化服务经验带进中国银行业。


    在这些方面,外资银行在给国内银行“上课”,国内银行交的学费就是让外资银行在众多领域先行一步,但是自身却会迅速学到这些知识和经验并消化,再结合对国情和国内客户的深入理解和了解,对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移植和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话,即使外资银行先行一步,学习能力强的国内银行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外资银行成为了国内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导火索,就像当年它们推出了贵宾理财业务从而迅速带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高端客户革命一样。


    并且,对于几家股改后的国有银行而言,它们在创新方面的学习条件和变革速度要比其他国内银行快得多,因为除了被动地付费学习之外,它们自身还有境外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高盛集团等外资金融巨头会帮助它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增强创新能力,并寻找到合适的战略定位。


    因此,在外资银行获得全面国民待遇之后,国内银行不但不是坐以待毙的羊,反而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将会快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文章出处:经济观察报